一、儀式感。父母那個年代,最缺乏的應該就是儀式感!蛋糕大小無所謂,有就好,生日帽子,生日快樂歌,許愿,吹蠟燭,兒女子孫的祝福。就把這些儀式搞得隆重些,老人家臉上的笑容肯定燦爛!對,就送這個!錯不了!
二、在身邊。如果有時間一定要陪在他們身邊!送錢送物,不如把自己送到跟前!老人都怕孤獨。雖然他們理解子女的種種不易,從不提這些要求,但我們一定不要忽視天倫之樂!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!此話不假!決定了,把自己送回去!
三、聊工作。父母最大的擔憂還是孩子們過的好不好。報喜不報憂,相信是眾多的子女們的選擇。但你永遠不給他們談你工作的事兒,難免他們心里犯嘀咕。時不時地聊聊工作中的趣事兒,客戶的糗事兒……他們才能真正的安心,發自內心的快樂!嗯!把這幾天下鄉工作經歷告訴她!
四、學東西。學習微信,搶紅包,發語音,聊視頻……今年春節前幾天,我們可沒少下功夫,畢竟70歲的人了,學了一會兒就忘。但你不厭其煩去教,他們不會拒絕。我老媽沒幾天就學會了,我們故意發紅包,把老人高興的!在群里語音聊天發的也越來越溜!每天都可以聽見他倆在群里高興的聲音,問問這個,問問那個,不亦樂乎!回去再教她發視頻!
五、看電影。記得去年把爸媽接來,陪他們看大屏幕電影,他們人生的第一次。頭一場買錯票,看了一個動畫片???倆人根本不在狀態,老爸干脆打起了呼嚕。第二場,買的《厲害了我的國!》,倆人看完后,興奮異常!他們那個年代,愛國情愫根深蒂固!投其所好很重要!
六、去旅游。就帶她上北京,看升旗游故宮爬長城!這個好像急不得,老媽旅游的意思沒有老爸強烈!慢慢做她工作吧?也許2017年的那場病讓她有所顧忌。
其實,我的父母特別容易滿足!知足常樂吧,送不送東西,不重要,我要的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快樂!